8月28日开学第一天,下午15点04分35秒,一名医学院女生在课堂上突然晕倒。
课堂上的两位老师凭借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,果断对该女生实施了心肺复苏,与此同时,周围学生取来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对晕倒女生进行1次除颤及持续的心肺复苏。
如今在我国,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而死亡。但其实,只要利用公共场所配置的救命神器『AED』,就可以抓住生命的黄金4分钟!今年以来,全国各省市卫健委加大力度开始采购AED,目前杭州、盐城已将AED配置率先纳入地方性法规。
2022年6月 杭州实施《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与维护管理规范》
根据人口密度、人员流动量、分布距离等因素,按照3~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。
2023年9月 盐城出台《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决定(草案)》
明确公共场所、运动场馆、大型企事业机关单位、医疗机构、养老机构、学校、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点、大型农贸市场、大型商场、大型超市、大型宾馆饭店等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。
AED是什么?为什么如此重要?
AED即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,是一种便携式、易于操作、非专业人士也可使用,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,通俗点说,就是一种让骤停的心脏恢复跳动的救命“神器”。一旦发生心脏骤停,也就是我们说的猝死。如果不能在4分钟内及时施救,患者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,大脑也会遭受不可逆的损伤。而现实中,急救人员很难实现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即赶到现场,很多人也因此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救治而猝死。所以如果身边有人出现心脏骤停,除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之外,同时尽快取得AED给患者进行电除颤也是非常重要的,它能给患者提供活下去的极大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