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挽救200+心脏猝死患者!救命神器AED救人数屡创新高

来源: 时间:2023-08-22 10:48:16

 抢救生命!生死时速 

 5月24日上午,小江湖监狱医院上演了一场惊险的生死接力,值班干警和医生与时间赛跑,合力抢救生命垂危的病犯张某,通过一系列专业规范的急救操作,张某从猝死状态救回,最终及时转入沙洋人民医院,转危为安。

 

AED救人案例1.png

图片

上午11时42分,发现罪犯张某无自主呼吸、颈动脉搏动消失、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,预判该犯极有可能是心源性猝死,情况不容乐观。

 

随即,在分秒必争实施救治同时,值班医生携带AED除颤仪,搬来氧气罐,二人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、AED进行电除颤,吸氧,建立静脉通道,12时01分,罪犯张某开始自主呼吸、颈动脉搏动恢复,血压回升,瞳孔缩小。120救护车及时赶到顺利将张某转诊至沙洋人民医院,进行后续治疗。

 

普及和推广以AED为代表的医疗应急设施,是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理念的真正体现。我国目前AED人均配置量虽然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,但随着政策要求配置,不少地区将公共场所配置AED陆续列为民生事项。一二线城市AED覆盖率快速上升,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也紧跟其后。

 

 


一线城市的公共场所,AED基本实现全覆盖

 

 

2017年,深圳启动的“公众电除颤计划”——给地铁、火车站、机场、学校、体育馆等公众场所配置“救命神器”AED。截至2021年12月31日,装机量已达14158台,平均每10万人80台,覆盖率全国第一。

 

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1年-2023年)》提出,2023年年底前,全市机场、火车站、城市轨道交通站、交通枢纽、长途客运站、公园、景区、体育场馆、大型商超、影剧院、学校重点公共场所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,全市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台。

 

杭州市表示以现有公共场所AED配置数量为基础,根据人口密度、人员流动量、分布距离等因素,按照3—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急救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。《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》规定,逐步提高六大类公共场所及执法执勤车辆、船舶等AED配置数量。

 

随着大众对AED的认知提高以及各地的政策完善,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,也为大众的健康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。

 

 

 


AED覆盖进一步扩大,各地成功救人喜报频频传出

 

 

据统计,截止2023年8月,各品牌AED救人数超200位。其中徕克美S系列AED救人数177位(来源于迈瑞医疗官方数据)。在不同的场景和领域,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 

医疗机构救人案例

2021年3月22日,在江苏徐州沛县某卫生院,AED成功救治一位老人。

医疗机构AED.png

  交通枢纽救人案例

2022年1月1日,南京地铁兰花塘站AED成功除颤救人

地铁站AED.png

  旅游景点救人案例

2021年12月25日 广州白云山 AED成功挽救一名游客

 旅游景点AED.png

 体育场所救人案例

2019年11月10日,深圳布吉荣熙足球公园AED挽回患者生命

足球场AED.png

 教育场所救人案例

2020年9月28日,深圳某校使用AED成功救治一名男性学生

学校AED.png

 工厂企业救人案例

2021年9月28日,山西省太原市AED成功施救心脏骤停患者

工厂AED.png

  

 

 


AED“救”在身边,让生命不再等待!

 

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,积极响应配置AED并进行急救知识普及,但目前我国AED人均配置量前列的深圳,每10万人80台,也仅有发达国家一半的水平。

 

从我国自动体外除颤器行业发展现状来看,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人数的上升、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,我国自动体外除颤器行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。但从国民急救知识普及来看,仍有大部分人不知道、不了解AED是什么,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有待提高。除此之外,国内公共场所配备的AED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,配置覆盖有待进一步扩大。

 

当心脏骤停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【猝死】发生时,心脏停跳或乱跳,无法向大脑输送血液,很短时间内,脑组织会缺血缺氧坏死。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后立即给予心脏复苏加用AED给患者进行除颤,是目前最有效的救助方式。掌握关键急救知识,希望你用不到,但一定要知道,关键时刻能救命!

 

 

 

 

 

联系我们

400-1099-120 24小时服务热线
LikeMed徕克美官方微信
Copyright © 2002-2022 南京徕克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 医疗器械备案凭证:苏宁食药监械经营备20220589号
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:苏宁食药监械经营许20220804号       营业执照:91320118MA271UUQ8F      (苏)-非经营性-2022-0081     苏ICP备2021045992号-1